近日,雅詩蘭黛集團旗下兩大品牌雅詩蘭黛和悅木之源被侵權案件結果公布:雅詩蘭黛集團在兩起案件中共獲賠約1325萬元。其中,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判決仿冒知名化妝品“雅詩蘭黛”的四名被告(包括公司和股東個人在內)共賠償原告雅詩蘭黛有限公司265萬元;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五名仿冒“悅木之源”靈芝水商標和包裝裝潢的被告向原告支付約1060萬元的高額賠償,其中包含對商標侵權行為的五倍懲罰性賠償。
遭遇仿冒亂象,雅詩蘭黛勝訴維護市場秩序
雅詩蘭黛一案中,原告雅詩蘭黛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優質護膚品、化妝品、香水和護發產品的制造和銷售企業。
被告捏造國際化的背景和淵源,對雅詩蘭黛品牌進行全面偽造。以“ESTEE LAUDER”為字號在境外注冊影子公司,并在其推出的“伊麗莎白楓葉/Elizabeth Maple leaf”品牌化妝品上顯著標注“雅詩蘭黛(英國)”“ESTEE LAUDER(UK)”等字樣,并謊稱其產品“是由雅詩蘭黛(英國)集團打造的一款私人定制品牌”“始創于1763年”“一直是皇室御用,配方也一直是雅詩蘭黛國際集團最高的保密級別”等,造成大量消費者上當受騙。且涉案公司在接受線下查處之后并未停止侵權行為,反而通過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臺繼續在線上大量銷售該仿冒商品。
此案中,各被告均為化妝品行業從業人員,且被告設立的“ESTEE LAUDER(UK)INTERNATIONAL GROUP LTD.”(中文名稱為“雅詩蘭黛(英國)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將原告的注冊商標作為企業名稱中(包括中文和英文)的字號使用;并生產被訴侵權商品,在被訴侵權商品包裝上使用帶有原告注冊商標的中文及英文企業名稱。
法院綜合考慮“雅詩蘭黛”“ESTEE LAUDER”等相關注冊商標知名度較高,且各被告均從事化妝品行業,在應當知曉原告商標的情況下故意使用與原告注冊商標高度近似的標識,攀附原告的商譽,侵權故意明顯,以及各被告的侵權行為性質等,并將被告侵權的故意作為懲罰性因素予以考慮,判決被告承擔265萬元損害賠償(含合理費用)。同時,法院判令各被告停止侵犯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停止使用“雅詩蘭黛(英國)國際集團有限公司”“ESTEE LAUDER(UK)INTERNATIONAL GROUP LTD”企業名稱,并停止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在悅木之源案中,被告在其生產銷售的“全*QUAN*”品牌靈芝水產品上使用近似的圖標,同時采用了與“悅木之源”靈芝水[1]相似的包裝裝潢設計。被告還在其多個網絡店鋪虛假標注“美國進口”“歐盟有機認證”“美國農業部有機認證”“CNCA有機產品認證”等字樣。許多購買了仿冒品的消費者留言或投訴反映受到了仿冒品的誤導和欺騙,因產品外觀存在相似性,導致誤認。
據了解,“悅木之源”是隸屬于雅詩蘭黛集團旗下專注科技植萃品牌,以獨特的雙樹設計作為其圖形商標。其中,靈芝水[1]是該品牌王牌產品,備受油痘敏肌的愛美年輕人群歡迎。
據此,法院認可原告商標及靈芝水商品包裝裝潢具有高知名度,判定被告停止侵犯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以及停止使用原告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包裝、裝潢相近似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和虛假宣傳行為,并判令被告發表公開聲明為原告消除影響,同時連帶賠償原告約1060萬元。
據此,法院認可原告商標及靈芝水商品包裝裝潢具有高知名度。法院判定被告停止侵犯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以及停止使用原告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包裝、裝潢相近似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和虛假宣傳行為,并判令被告發表公開聲明為原告消除影響,同時連帶賠償原告約1060萬元。
假貨沖擊市場,品牌與消費者權益頻受侵害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化妝品行業規模為5169億元,同比增長6.4%,2025年有望增長至5791億元。巨大的市場空間下,行業迸發出生機活力,但與此同時,假冒偽劣現象也頻頻出現。針對化妝品的造假形式多種多樣,制假產業鏈犬牙交錯令品牌和消費者防不勝防。
甚至在官方抽檢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假貨干擾。2023年12月,山東省藥監局官網公布了19批次化妝品抽檢不合格。其中,就有兩款不合格產品涉嫌假冒偽劣,“紐西之謎日常呵護防曬霜”等5批次產品均未由標識生產企業生產,涉嫌假冒;而“璦爾博士面膜”被抽檢樣品也同樣被認定為假冒產品。[2]
這些行業亂象正是這些商家在利益面前,選擇性忽略知識產權保護,對法律缺少敬畏之心的表現。當這些假貨流入市場,會對品牌、市場、消費者影響惡劣。
一方面,這些假冒偽劣產品造價成本低,利潤高,擠占正品的市場空間,造成不正當競爭,品牌銷售額受到影響。更嚴重的是,被侵害的品牌聲譽反而受損,“被山寨”的困境成為制約企業良性發展的難題。
另一方面,對于消費者而言,花大價錢購買的化妝品,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還可能產生過敏、“毀容”的風險,輕則錢財損失,重則健康情況受損,物質、精神雙重損失。
品牌與社會攜手抗擊假貨,共創化妝品行業健康生態
在維護權益,抵制假冒偽劣化妝品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品牌主動出擊,同樣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圍繞產品侵權、造假等問題對市場競爭產生的惡劣影響正在被多方關注。
今年4月26日是第24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國家質量強國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中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年度報告(2023)》。2023年,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市場監管總局制修訂《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規定》《網絡銷售特殊食品安全合規指南》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一步規范行政管理與生產經營行為。
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違法案件4.4萬件,移送司法機關1376件;組織開展侵權假冒偽劣商品全國統一銷毀行動,22?。▍^、市)同步銷毀侵權假冒商品4700多噸,貨值達8.3億元;開展網絡市場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專項行動,查辦網絡違法違規案件2.7萬件;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去年查辦各類案件56.5萬件,涉案金額28.1億元。
在面對假冒偽劣產品的同時,品牌也并非全然無措。僅2023年,就至少有25個美妝品牌發布打假相關的聲明公告,不少品牌成立了專門的打假小組。本月,美妝品牌AKF發布的打假聲明便提到,聯合多地行政監管機構及多家專業律師團隊開展嚴厲打擊清理行動,行政監管機構立案多起,成功打掉34個假冒仿制產品。
在行業迅速發展過程中,魚目混珠的情況在所難免。目前,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仍是化妝品全行業需要共同面臨的問題,需要長期堅持、不斷深入。但隨著監管政策逐漸成熟,行業共同的努力下,可以預見的是良幣不會受劣幣驅逐,假貨必將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