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薪火相傳 共礪國魂——慶祝“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四十周年專題展》迎來了不少老年觀眾。年過六旬的老人專程來看展,追憶自己登上長城的經歷,講述他們眼中長城四十年來的變化。
站在展覽中八達嶺長城修復前后的對比圖前,61歲的楊女士感慨頗深,她回憶道,自己第一次登上八達嶺長城是1983年上大學來京實習時,當她第一眼看到長城時,便被那綿延起伏的雄偉身姿所震撼。“我是學建筑工程專業的,所以有心特別留意,我記得當時長城上部分墻體已坍塌、破損,城墻上的瞭望口和射口也有些殘缺。”
第二次登長城是2005年前后,楊女士到長城腳下參與一次為期半個月的培訓班。“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我就到長城上晨跑。在日出的光照下,長城更顯巍峨。那時那些斷壁殘垣已經得以修復,登長城的人非常多。”楊女士說。
后來楊女士全家定居北京,老伴兒也一直有個想到長城去看一看的心愿。兩個月前,兩人自駕來到長城腳下。再次登上八達嶺長城,楊女士的心情十分激動。盡管年紀大了,體力大不如前,老伴兒不斷鼓勵她,爬過一個又一個的烽火樓,把年輕時走過的地方重走了一遍。“每一次到來,我都能明顯感受到長城的變化。長城的修繕,使墻體更加堅固,破損處得到精心修復。周邊的綠化也更豐富了,沿途風景如畫,我們拍了很多照片。如今,景區的配套設施也日益完善,長城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楊女士感慨地說,“這40年間,八達嶺長城的變化得益于這么多人為修繕與保護長城所作的努力。長城的變化不僅是外觀的修繕和保護,更是國家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的體現。”
來自新疆的孫先生今年64歲,他被展覽上一篇《萬里關河歸夢想》的文章吸引,正駐足細看。“這篇文章里講述的登長城的故事,就像我和小外孫去登長城的經歷一樣。去年我帶著6歲的外孫登上了八達嶺長城,他看到巍峨的長城很興奮,跑得比我還快。”孫先生說,他在《北京晚報》上看到了關于“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專題展的報道,專程拿著報紙從海淀坐公交車趕來看展。“看了展覽之后,我對長城的修復與保護有了更深的了解,回去我要講給我的外孫聽。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全國各地的人為保護長城作出了貢獻,我計劃帶著外孫再去其他長城都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