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口鐵鍋加上一雙巧手,造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腐竹片,也“捻”出群眾的幸福生活。
采用十八道傳統手工技藝制作而成
韶關曲江區白土鎮由坪村腐竹制作技藝擁有數百年的歷史淵源,采用十八道傳統手工技藝制作而成,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原生態生產加工,而“捻”腐竹的制作技藝更是無法被現代生產技術所替代。2022年,由坪腐竹被列入曲江區第十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讓其享譽粵北。
白土由坪腐竹
近年來,白土鎮深挖非遺資源,推動非遺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讓以白土由坪腐竹為代表的非遺“老手藝”,成為鄉村振興、百姓致富的“金鑰匙”。
薪火相傳!“小手藝”變大產業
1月18日,在位于白土鎮由坪村一家腐竹作坊里,年近半百的老手藝人朱結正在制作腐竹。只見他右手持不銹鋼小鏟,按順時針沿鐵鍋四周輕輕一劃,雙手快速地輕貼鍋里的腐竹,轉動一剎那后便迅速“捻”起鍋里一層薄薄的腐皮,往竹竿上一掛,一塊散發著原豆漿的清香腐竹便大功告成了。“自然晾干之后,這一張張腐皮就能包裝完工,銷往各市場和商場,我也可以得到一筆收入。”朱結說。
朱結有20多年腐竹制作經驗。他告訴記者:“原汁原味的由坪腐竹,源于清朝傳統手工家庭小作坊,有著悠久純熟的生產歷史。成品腐竹要經過泡豆、磨漿、煮漿、捻皮、晾干等多道手工,如今村民靠本事掙錢,改善家人生活,都感到很自豪。”
近年來,按照建設非遺產業強鎮發展定位,白土鎮成立了腐竹專業合作社,非遺文化產業新格局基本形成,“傳承人領辦龍頭企業、手藝人參與合作社、勤快人組建家庭工坊”的發展模式初步建立。“依托新的發展模式,當地近百名群眾從事腐竹加工、銷售和流通工作。”白土鎮相關負責人說。
融合創新!老技藝綻放新魅力
“傳統腐竹以黃豆為主,近年來,合作社為開拓市場,研發出黑豆、紅豆、綠豆等多品種腐竹。”朱結介紹,為適應市場發展,合作社堅持創新,除傳統腐竹外,推出的各種腐竹,深受消費者歡迎。
1月18日,在村民陳賢先的腐竹作坊,他將用山泉水浸泡后的黑豆從缸里撈出,重復著這十多道從祖輩流傳下來的腐竹制作工序,其雖有傳統手工腐竹制作經驗,但面對新品種,他絲毫不敢疏忽大意……陳賢先做的腐竹口感細膩、豆香濃郁。他的腐竹從來不愁銷路,每個月收入至少4000元。
從傳統單一的黃豆腐竹到出品多品種的腐竹,由坪村做好、做大、做強、做優了非遺產業,走出了一條自主研發的致富之路。
走俏市場!非遺產業富村民
由坪村原是省定貧困村,下轄8個自然村,19個村小組,共433戶1774人,其中勞動力人口785人。自脫貧以來,該村積極探索“非遺+產業+就業”發展路徑,建成非遺腐竹作坊30多家,傳承“老手藝”,開辟“新門路”,帶動百余人居家靈活就業。
為壯大腐竹產業發展,由坪村乘“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東風,遵循自愿的原則和“小作坊戶自主整改、政府適當扶持”的原則,大力鼓勵積極性高、條件成熟的專業戶先期對小作坊進行升級改造。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改造后的小作坊作為示范,帶動其他農戶的小作坊參加升級改造,再由相關部門驗收后核發證照,確保升級改造的質量安全和效果。
同時,推行“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發展思路,將過去“單打獨斗”轉變為“抱團發展”模式,實現產業規?;?、農民帶動面廣的雙贏目標,從而使由坪村腐竹手工制作初具規模,在銷售旺季生產腐竹的月產量達1500多公斤,全村僅腐竹產業年產值達300多萬元。
以前,由坪腐竹只在本地市場銷售,讓腐竹走出白土鎮;如今,合作社通過“互聯網+”,讓腐竹產品銷往大灣區及全國各地。不僅僅是腐竹,白土鎮還將非遺月餅通過電商平臺走俏市場、走向海外,帶動群眾增收致富。